《论语》详解: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(70)

[复制链接]
查看5356 | 回复0 | 2018-6-14 13:27:1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超赢缠论版
2007-09-19 21:22:55


[austglcmp=2,670,480,0 extcredit=0]http://yy.jncg123.com/cjly70.mp3[/austglcmp]

对下午分析补充一句,今天日K线顶分型成立,因此下面的问题,就是该顶分型是否延伸为“笔”的问题了,关于该问题,有了上两周周K线顶分型的经验,如何去处理两种情况,应该不难了。

子曰:君子成,人之美;不成,人之恶。小人反是。

杨伯峻:孔子说:“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,不促成别人的坏事。小人却和这相反。”
钱穆:先生说:“君子助成别人的美处,不助成别人的恶处,小人恰恰和此相反。”
李泽厚:孔子说:“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,不帮助别人做坏事。小人相反。”

详解:以上一、三解,将解释落在“好事、坏事”上,是完全的胡解,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,在《论语》中,“美、恶”对举,是有特定含义的。至于钱某人是否知道,由于其解释里没有指明,所以就探究了。但原来通常的分句是错误的,正确的分句是:“君子成,人之美;不成,人之恶。小人反是。”

在后面的《论语》中,有这么一条:子张问於孔子曰:“何如,斯可以从政矣?”子曰:“尊五美,屏四恶,斯可以从政矣”。也就是说,“美、恶”是关乎人的品行的,用现代的话,大致就类似于说“美德、恶行”。在孔子眼里,德行是合一的,说德就是说行,说行也就是说德。何谓德?就是“得”。孔子讲究的是“行必果”,必须有所得。而这“得”,不是个人利益上的,而是在品行上的“得”。注意,这里的品行,推而广之,可以关乎家、国、天下。人,有其德行;天下,亦有其德行。这种德行,在孔子眼里,不是没有“美恶”之分的,而是“美恶”分明的。

“之”,这里不是结构助词,而是其本义,动词,在远古文字里,是一个象形字,象征着树木的枝茎等不断长大,引申为“生出,滋长”的意思。

通常的错误分句: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小人反是”,将这里的“人”看成是别人,将君子和别人打成两橛,然后君子似乎有特殊的魔力,能够成就别人的“美、恶”;相同的逻辑也被用在小人身上。其实,本章探究的,是一个如何成为君子、小人的问题,这里的“人”是泛指的。

君子、小人,都是一种“德行“,是动态的,不是静态的,并不是一个诸如毕业证之类的东西。原句倒装,相应句子等于“人之美而君子成,人之恶而君子不成。小人反是”。

人,本无所谓君子小人,这不是天生的,而是后天“见闻学行”而来。人,不断滋生出美德,而杜绝恶行,人就能成为君子;反之,就成为小人。这是和孔子人人皆可尧舜的想法相一致的,人人平等,最终能成为什么,关键是看你自己“之美”还是“之恶”。

正因为有此,才有修身的必要,才一切自足,不需要去求任何外面的神力。因为一切外力,都不可能替代你去“之”,你的生长只能是你的生长,你的德行只能是你的德行,没有任何上帝可以替代。孔子从来不会相信,那些被所谓上帝一救就可以永生的无聊谎言,孔子只相信自己的力量,一切都由每个人自己的力量生发出来,这也是中国古代 “自强不息”传统的逻辑所在。


缠中说禅白话直译

子曰:君子成,人之美;不成,人之恶。小人反是。

孔子说:人不断滋生美德,君子成就;人不断滋生恶行,君子不成。小人的成就与此相反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